森林舞会老虎机_老虎机游戏-下载平台

图片

嵩县城关镇:巧用“加减乘除”法探索“乡村运营”

来源:乡村振兴局 时间:2023-12-21

近年来,嵩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部署和市委“151”工作举措,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最大责任,把让群众普遍富裕起来作为最大本事,推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两年以来,借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以乡村运营为抓手,嵩县城关镇叶岭村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丹参中药材种植,结合丹参种植,协同发展乡村旅游、婚纱摄影、中药材研学等项目,打造旅游业态和产品,营造良好旅游氛围,在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两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叶岭村依靠丹参产业,现已组建经济合作社3个,吸纳入股发展农户212人,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对“四方”合作社、村集体、企业、农户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到田、到户,确保丹参达标达产。农户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叠加,每亩每年可收入230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收40万元。2022年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为55万元。

△借鉴“他山”之石,做 “加”法。通过资源要素整合,“加”出融合发展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1年9月11日,全市乡村振兴大会召开,分会场开到最基层 “村党支部书记”,邀请浙江临安“乡村运营”实战专家授课, “乡村”可以像“景区”一样“运营”?让乡村干部开了“眼界”,让振兴乡村有了“新思维”。

嵩县城关镇叶岭村位于“两川两岭”区域内,是一个总面积4.5平方公里,267户1067口人的小村庄,以前村里耕地靠天收,亩均收入500多元。土地2500亩,在家劳动力少、灌溉条件差、亩均效益低等因素土地要么撂荒无人耕种、要么免费让他人耕种,土地资源浪费较为普遍。2021年叶岭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既是返乡创业带头人又是村党支部书记的董广聚被推荐为集体合作社“理事长”,首批对零散的、撂荒的、不连片的土地,流转后进行机械整地、申报灌溉配套项目,摇身一变,1020亩土地经过土地整理后多出来50亩,实现增量收益,旱地也变成水浇地。村合作社统一发展中药材丹参种植,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可以投资入股合作社也可以承包管理,获得“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叠加模式,丹参种植让叶岭村走出 “第一步”有了乡村产业。随着环境提升和改造,加上盛开的“丹参”花紫色浪漫花海,一不小心成了网红打卡地,如何让“人流”变成“钱景”,乡村干部不得不琢磨起下一步如何增加业态“运营”来!

△科学“绩效”管理,做“减”法。“减”支增效破解成本控制难题。

以前的村集体合作社,实行的是“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管理难度大。叶岭村集体合作社丹参种植开始,就引入“科学管理”运营机制,采取分散“转包”农民进行日常田间管理办法,通过考核制度发放“绩效管理工资”,总成本控制法让“管理成本”直线下降,农户‘包块’按照 亩300元执行,有草即除、干旱即浇,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算通过考核,产量400公斤超出部分,再进行分成奖励。

包干前一亩地一年除草、浇地需要1000多块钱解决不了问题,包干后一亩地一年300元争着干,机制一变“天地宽”,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时间灵活了、总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这一上一下,一亩地增收节支两倍多,“运营”思维做减法,“减出”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产业“运营”裂变,做“乘”法。“乘”势而上,多业态融合增收促进强村富民。

丹参种植从最初1个村发展到4个村,种植面积从1000亩到1.2万亩,土地流转、规模运营、现代灌溉、融合发展,“乘”势而上,强村富民。嵩县年初出台“富民三十三条”措施、以及支持中药材产业专项政策,规模产业则可以享受首次“流转土地”引导资金奖补500元每亩外,还可享受特色产业带动奖补亩300-700元,集体合作社土地流转“引导”资金和种苗奖补资金等为发展产业“锦上添花”更激发发展活力。

2023年春,以岭药业等多家企业洽谈合作,建业新生活等积极调研乡村露营项目,村落运营,初见成效;产业裂变,“乘”势而上,乡村运营、业态丰富,态势“越来越好”。△利益联结巧“分配”,做“除”法;解“除”后顾之忧,多方受益。城关镇叶岭村首创的“4321”利益分配联结机制,让产业运营四方收益,解除产业发展“后顾之忧”。传统土地招商、出租难度大,现在村集体合作社运营,通过“网上产权”交易平台流转土地,权益受保护,村资产做背书,享受优惠政策和奖补资金、灌溉项目打包资产注入合作社集体。

集体合作社收益年终经审计后,按照“4321”模式进行分配:将总收益的40%预留集体合作社作为后续发展资金,保障发展投入的可持续;30%给参与群众再分红,鼓励群众积极投资入股合作社增加分红收益;20%给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公积金”,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和维护提供支撑;10%给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工资。这样,看似利益分配“除”法,钱越分越少,但是破解投资、管理、生产、集体等参与者“四方”利益联结,群众参与产业方式渠道多,获得产业“运营”收益自然也多。通过一年来的尝试,如今的叶岭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产业运营”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以后,平均每亩地每年增收2300元,叶岭村也从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增长到今年的55万元,带动202户农户年人均增收1.2万元。真正实现了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双增收。下一步,城关镇将在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加大产业运营力度和广度、深度,挖掘丹参的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一是结合丹参种植,已建设丹参加工车间,开发丹参茶、丹参蜜、文创礼品等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2022年收获丹参蜜5000多斤,广受好评;二是依托丹参基地发展乡村采摘游、婚纱摄影、中药材研学等项目;三是通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乡村运营力度,从传统农业村成为“乡村旅游特色村”。群众从以前单一种植收入,到现在租地收入、劳务收入、入股收入、创业餐饮收入、服务业收入等,条条大道通“罗马”,谁曾想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丘陵山区,如今依靠“乡村运营”理念,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整合资源、科学发展、融合业态、“农文旅”的生态发展之路。嵩县城关镇叶岭村的高质量振兴之路,是不容小觑的,是引以为傲的,但同时也是有迹可循的,我们的发展可以借助他山之石,一步一个脚印,终有一日,我们也会成为他人的他山之石!为此,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引导,遵从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拓宽思路,敢闯敢干,借他山之石,逐己身之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