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的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发生新变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统筹谋划、创新举措。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嵩县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洛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嵩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内容《规划》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有关地质灾害名词解读。《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是“十四五”期间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部分是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总结了嵩县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和 “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分析了嵩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新时代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嵩县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态势仍然存在,防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风险底数掌握不够准确,二是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三是防治任务依然繁重,四是防治能力仍需提升。
第三部分是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管控风险,统筹部署、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明确责任,依靠科技,提升能力”的基本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的,聚焦“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和“什么时候发生”等关键问题,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信息化手段,到2025年,建立健全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明显提升,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其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管控新格局;二是建立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实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四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部分是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和防治分区。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气象、人为活动等影响因素,将全县分成2个高易发区、5个中易发区和2个低易发区,主要说明了分区的面积、分布范围、威胁人口和威胁财产;依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结合人口分布密度、地质灾害潜在危害、重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与居住区规划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2个、次重点防治区2个、一般防治区3个,主要说明了分区的面积、分布范围、威胁人口及财产、防治对象和防治任务。
第五部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程、监测预警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和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四个方面。结合嵩县不同区域人口分布密度、地质灾害潜在危害、重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与居住区规划等因素,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合理安排3处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2处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和7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展嵩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普查)评价。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专业监测预警及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工程。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坚持依法防灾、落实责任分工、加强资金保障、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和实施奖惩制度六个方面,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解读机构:嵩县自然资源局 解读人:张富强 联系方式:66337568
相关链接:嵩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