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庄乡位于嵩县东南部外方山腹地,距县城21公里,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全乡辖26个行政村,262个村民组,307个自然村,2.8万人,耕地2.4万亩。自县秸秆禁烧工作启动以来,黄庄乡严格落实上级会议精神,提前着手、严密组织、下大决心、加大力度,集中抓秸秆禁烧宣传动员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今年我乡种植小麦1.5万亩,产生的秸秆预计有0.5万吨,且主要集中在公路沿线各村。为此,我乡划定了上纸路、陆车路、南河路三条主干线10个重点禁烧区,并确定了“收工时、上半夜、阴雨前、栽种时”4个重点时段,全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组织,明确责任。5月20日,全乡召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各包片副职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7个督查组,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工作原则,与各村签订了秸秆禁烧责任状,实行乡、村、组、户四级联动。同时各村也及时建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巡查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奖惩措施,确保辖区内“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毁一棵树”,不发生一起因秸秆焚烧引起的安全事故。?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将秸秆禁烧有关知识印成宣传彩页全部发放到村、到组、到户,并将其制作成录音磁带,利用村广播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循环播放,同时做好“三书”发放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通过召开乡、村动员大会,党员大会,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将禁烧工作的目的意义、具体实施细节及时、准确的层层传递下去。三是乡政府组织流动宣传车,制作禁烧宣传标语,在村庄、路口、集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张贴。同时组织村干部深入到每个农户家中,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让每位农户了解到“不能烧、谁烧罚谁、烧谁罚谁”的禁烧政策,强化群众的禁烧意识。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全乡中小学生宣传秸秆禁烧知识,让学生及时向家长和邻居宣传秸秆禁烧的意义。五是做好秸秆禁烧一日一报。根据县农办的部署和要求,乡秸秆禁烧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及时统计全乡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等情况,做好一日一报。同时向各村印发秸秆禁烧简报,实时通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三、强化督导,严密布控。全乡成立了7个督查小组,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工作原则,注重加强禁烧期间的督查。乡党政办、农业中心统一制定了值班表,每天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禁烧宣传和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巡查。各村共成立30个督查小组、61个巡查队,投入1500人力,设置若干瞭望台,在重点地段、重点时刻不间断巡逻。同时组织了应急灭火小分队,配备相应灭火设备,一旦出现焚烧现象,立即灭火,确保辖区“不烧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同时,乡党委、政府还要求全体乡村党员干部,人人当好督查员,采取盯机械,保证控茬高度;盯麦草,保证全部收回收净运走堆放;盯地块和农户,保证不焚烧;盯河、沟、塘、渠,保证不乱抛的“四盯四保”措施,推进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速离田,集中堆放。?秸秆迅速及时“离田”,是禁烧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乡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紧急落实秸秆集中堆放点。鼓励农民把秸秆堆放在废沟、废塘、荒地上的同时,还租赁了一些农民的土地用来集中堆放秸秆,全乡共落实了398处集中堆放点。二是组织了30个义务搬运队和搬运突击队,帮助困难户、无劳力户搬运秸秆。三是要求有禁烧任务的村与收购企业联系,落实打捆机械,及时打捆,确保秸秆迅速“离田”,既不耽误农时,也不出现露天焚烧的现象。
五、科学施治,提高效益。积极探索与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粉碎还田等新型秸秆还田法,努力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六、落实经费,保障运行。今年乡政府安排了5万元专项资金,作为秸秆搬运、堆放、看管等费用补助,同时各村也制定了相应的奖补政策,为圆满完成秸秆禁烧任务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七、完善制度,兑现奖惩。为顺利打好秸秆禁烧攻坚战,我乡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政策,规定在夏收(秋收)期间,凡有焚烧现象的,将依据有关规定,处当事人200----1000元罚款。二是对秸秆禁烧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全乡分类排队,对排名靠前的给予奖励补助。
由于措施得力,安排扎实,截止目前,我乡麦收工作虽然进行过半,但没有发生一起焚烧秸秆现象。下步,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更有力措施,确保全乡禁烧安全: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在重点禁烧区域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瓜果菜的种植面积,并给种植户一定的补贴资金,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二是进一步解决好秸秆的“出路”问题。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大型秸秆收购公司,落实合适的机械打捆机,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以此不断提高农民禁烧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