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章立制,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村备用金申领单、村预领款申请表、务工(误工)登记表等,详细阐述三资管理总体原则、要求,着重解析差旅费、招待费、村干部误工报酬等三资管理的焦点、难点,营造刚性制度约束氛围。
二是规范流程,实现三资运行程序化。严格执行审批、理财、入账、公开和预决算程序,严把资金资产资源关、合同关和公章使用关,切实做到账账、账表、账实、账款、账证“五相符”;经常性抽查各村印章使用、收款收据、支出发票等使用管理情况,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功能,及时将三资情况录入“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
三是强化监督,推进三资工作规范化。乡三资办以业务培训、下村筛查、重点审计等形式强化对各行政村“三资”管理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并明确各村村监会要以村级“三资”管理和村级项目建设为监督重点,进行经常性实地抽查,进一步规范农村“三资”管理。?